首页 > 系部荣誉> 教辅队伍

音乐系巴渝民歌旅游演艺协同创新团队赴川江号子音乐博物馆调研

发布时间:2021-12-03 10:26:23 点击:0

为贯彻落实《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创建市级双高行动计划(2020-2024)年》,结合全市文化和旅游人才发展规划和现状,按照“旅游搭台、文化唱戏”的文旅融合发展思路,音乐系教师于12月3日赴长寿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江号子开展调研学习,以增强教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水平,以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音乐系部门负责人协助岗兼巴渝民歌旅游演艺协同创新团队负责人李思颖、声乐教研室主任何泓璐及其他五位音乐系教师代表参加此次调研。

1

本次调研活动以两个板块展开:一是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曹光裕与校企合作企业方代表曹羽两位老师带领团队人员参观“川江号子音乐博物馆”,现场进行实地观摩学习;二是对我系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交流,就如何更好地进行校企合作进行讨论。

2

首先,曹光裕老师带大家参观了川江号子音乐博物馆,他向大家讲解了川江号子的历史,让老师们对川江号子又有了新的认识。随后引导大家通过电子阅览设备观看和聆听影音资料,身临其境的感受船工们劳作的场景,体会船工们负重前行所传递出的拼搏精神。

在参观完川江号子音乐博物馆之后,开展了川江号子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上,李思颖对如何开好本次研讨的相关要点问题与到场的各位教师做了较为简单的介绍。随后,针对一系列问题向两位老师进行询问与深度访谈。

3


一是请两位老师就音乐系与重庆川江号子传习所合作期间的情况,他们作为企业方对我系音乐表演专业发展做一个总体评价。曹光裕老师通过自身感受,先谈论了与重艺合作的历史渊源并简单的介绍了川江号子的历史,同时对与我系的合作作了较高的评价,并表示愿意更深入的合作,让川江号子走进实训剧场的同时也走进同学们的课堂,同时希望共同打造一批具有重庆特色的非遗本土作品,打造“非遗品牌”。

4

二是就项目式教学《大江传歌》舞台剧的排练,曹光裕老师谈了自己的感想,他对我系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示肯定,并以声乐风格的碰撞这一点作为中心开展探讨。他认为需要将民族声乐演唱技巧与本土原生态唱法风格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们才能更好地唱好川江号子。这就需扎实的演唱基础,并掌握民间音乐风格,同时树立文化标签,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三是对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提出了几点建议,曹光裕老师以“创新无处不在”为要点,对“川江号子专题音乐会”做了期望。希望把《大江传歌》的旁白除去,将留下的经典唱段组成模块化的曲目单元,在音乐会上进行演出,不仅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进行舞台实践,还能将川江号子的相关内容更好地植入到学习与研究中。

四是对音乐表演人才培养方案给出建议,对如何更好地培养该专业学生进行专项讨论。曹光裕老师从素质、技能、能力三个维度入手,以2021级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展开剖析,对我院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提出相关建议,并对如何定向培养校级传承人、如何更好地解决就业两个问题进行解答。

曹羽老师建议以“文化向导”与“技能导师”两大方面作为技能需求,从而对音乐表演学生进行订单式培养,这样的方式不仅能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空缺,抓住市场,同时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5

五是对如何通过课堂有效加入巴渝特色音乐内容提出相关建议。曹光裕老师倡导以不同的教学模式对声乐与器乐两个方向进行分类教学。声乐方向主要以学唱川江号子衍生的风格性作品为教学内容,将“歌本”变为“课本”。器乐方向主要以掌握音乐风格与演奏川江号子的曲目为教学内容,在做伴奏的同时,还能一定程度上演奏具有独特风格的器乐作品,从而分类教学,因材施教。

随后,曹光裕老师通过自由提问的方式,回答了老师们的问题。老师们纷纷表示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体会到川江号子所代表的勇敢、团结、奋斗的珍贵品质,并表示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将川江号子精神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6

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化校企合作内涵,为我系探索非遗传承入课堂提供了宝贵思路,为我系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添砖加瓦。同时,此次调研活动对我系进一步改进就业服务管理效能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校内链接学院首页

2021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巴南区尚文大道887号 渝公网安备 50011302000993号